那时,天阴沉沉的,一阵阵刺骨的寒风夹杂着雪花,光秃秃的树木像颤巍巍的老人,受着寒风的袭击在摇曳。如今,园区的花开了,一朵,两朵……“桃李不言随雨意,亦知终是有情时”,春天来了,真好!回想到两个多月的抗疫,说长不长,说短也不短,但这一仗,打的实在艰辛,多少泪、多少怕、多少辛苦和煎熬,多少压力和委屈,翻涌心中,难以言说……
2019年年底,当我们调好班,安排好工作准备迎接新的一年时,当我们计划洗去一身疲惫好好放松下来歇息几天时,当我们满怀期待与家人团聚时,然而,新型冠状病毒的出现,扰乱了我们生活的节奏,打破在外游子回家团聚的愿望。疫情之初,情势之急,从刚开始确诊的几十例到几千例,再到后来的几万例,每天的数据让人触目惊心。医护人员冲在第一线,但我们同样肩负使命,尽职尽责为广大居民筑建第一道安全防线,我们也怕,也难,但不能退。
鲁迅先生说,“中国自古就有埋头苦干的人,有拼命硬干的人,有为民请命的人……”在这场抗疫战争中,我们不顾一切,不畏退缩,奔赴在一线,尽显使命职责。杨经理跟我们说他好久没回家了,给儿子写了一封道歉信,因为没有回家陪孩子过十周岁的生日,答应过的事没做到。杨经理是笑着说的,但我看到他的眼里有光,作为滨湖南项目的负责人,他一直跟我们在一起,一直在岗。杨主管宣布客服部停休我一点都不意外,她一直在一线值班。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,下班回家小宝扑在怀里,她忍痛推开,不管遇到什么事,她总是在笑,一直在笑。当我看到窦班长在朋友圈发的视频,看着窦班长端着碗坐在楼梯口台阶上吃饭时候,我哭了,他说,“不敢回家的人”,窦班长是个刚强的人,那一刻,他流泪了。其实那时候,没有人知道疫情到底什么时候结束,但我们早已做好“持久战”的准备。
2019年1月21日,我们的朋友圈每天都在推送关于疫情的温馨提示,字里行间,句句抗疫情。2020年1月31日,关闭小区南北新增门禁;2月1日,对于三期公寓开始实行半封闭式管理;2月3日,对杭州路南门进行封闭,所有人员、车辆从烟墩路北门进出;2月8日,关闭小区通往三期底下车库门。我们严控把守,真正做到守小区门,护业主安!不要问为什么,荆棘里的背影是最好的回答,因为我们的举措,足以安抚所有业主的惶惶不安。
办公室、园区、楼道、充满消毒液的味道,那是慰藉的味道。有一次,消毒大叔急忙忙跑到办公室借吹风机,他说他把消毒液不小心弄到头上需要吹干,因为消毒工作没完成,不想回家来回耽误时间。看到他身上被消毒液腐蚀的斑斑点点,这是我见过最美的图案。
秦师傅是工程维修师傅,那次我去G6栋单元门口接岗的时候有点晚,他瞧见我来,急忙站起来跟我说:“这是登记的返乡人员信息,这是发过的出入证名单,这是业主疫情期间复工证明,业主家还有事等着处理,我得走了,这里交给你…”,看着他一路小跑离去的背影,再看看手机,已经是上午九点,秦师傅在这值岗3个小时了。
我喜欢称秩序部的赵强为强哥,因为他一直像个大哥哥一样,照顾着我们,护我们周全,我们总是能看到他,在园区,在北门。疫情期间,人手严重紧缺,他一个人值好几个岗位,前台对讲机呼叫最多的是巡逻岗处理事情,总是他应答并处理,业主不理解我们的做法时,他一边微笑一边耐心解说。那天我从超市回来经过北门,我看到他在岗亭里吃泡面,问他为什么不吃饭,他说来不及吃饭,泡面方便,吃几口垫吧垫吧就行,我提着手里的袋子,越提越重…
我是客服部一员,面对疫情的肆虐,怎么可能不怕,但没有退却过,山川异域,风月同天,阳光总会照亮这片土地,我也会摘下口罩,去自己想去的地方。
终于熬过最艰难的时期,如今,人们也渐渐走出疫情阴霾,有序回归正常生活,其实这背后,是全国各地41支医疗队冲锋陷阵,是中国十多亿人民共同努力、配合与支持,更是伟大的祖国帮承担巨额医疗费用,默默抗下这一切…聚沙成塔,有国,才有家。
凛冽的冬天已经离去,阳光很温暖,春天真的来了,园花似锦,出门俱是看花人。
撰稿:王敏 核稿:杨清雨 审核:王学习